深夜搜书 - 言情小说 - 无一幸存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76

分卷阅读76

    离开了爱情,他们有更好的渠道,节约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在我并不冗长的一生中,或许有这样的一次机会,可以让我去改变这种想法,但是我放弃了,因为天无时,地无利,人不和。”——孙三阳,摘自

说是来做思想工作,其实是个通知的性质。

两天后,专家团一行就来到了平城看守所,中巴车开进院子,后面跟着三辆记者的suv,但还没等进门,记者的车就被拦在了外面。

“按照我们事先通知的,各家电视台一家只能进一位记者,摄影设备和录像设备均不能带入看守所,请大家配合我们到这边进行检查。”

为了这次谈话,梁春也申请了一队武警来这边支援。

在场大多数大多是社会或政法部的资深记者,看到这个阵仗还算是比较冷静,但是有几个小报社的年轻记者脸上明显浮现出紧张的情绪,脖子上挂着的相机带子在手中攥了又攥,最后还是在武警的示意下把设备都拿出来放进了提前准备好的箱子里。

他们中有孙三阳的“熟人”,当然也只是单方面的“熟”,有几个曾经以为在对面树上偷拍孙三阳的照片被勒令回家“放假”一个月才回来,此刻从正门光明正大的走进看守所还觉得不太习惯。

大部分人都是紧张的。

他们在武警的带领下到院子一角的一座小楼上——那里是一般领导来检查工作时候开会的地方,以前做过类似的会面,也是在这里,有一间特殊改造的房间,中间用玻璃隔开,装上摄像头扩音器等等设备。

房间不大,先安排专家坐下后记者们只能站在后面。

前面坐着的人在低声交谈,他们手里的资料是公安部统一下发的目前所掌握的孙三阳的各项资料,属于保密等级,只能浏览绝不能外传。

后面的记者们因为没有座位还在和看守所的工作人员沟通,但所有请求都被一一拒绝,看守所这边态度也很明确。

想听就要站着,不想站就走。

记者们面对穿着制服一脸严肃,腰间还别着电棍的武警没有半分办法,没有设备在身上的记者还不如不带枪上场的士兵。

当然,这种吵闹在玻璃对面的铁门“咔哒”一声响之后瞬间被安静取代。

先走出来的是梁春,他没说什么,直接走到角落坐下,随后穿着蓝色囚服的显瘦身形一晃,从后面跟着走了出来。

现场的空气立刻紧张了起来。

所有人几乎都屏住了呼吸。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种感觉,不是像拍卖会看到一件令人惊叹的古董或者壮观的美景的时候那种窒息感,而是她一出来,眼神扫过你的脸,虽然你知道她没有在看自己,但还是忍不住心跳骤停——像被人掐着脖子按在悬崖边!那种压迫感让我一瞬间就相信了,她就是那个连环杀人犯——尽管说实话,她的长相清秀,眼神中也没有一点普通杀人犯那样让人不舒服的精光或者杀气,甚至她的嘴角还有若有若无的微笑。我想这就叫气场。”——记者姜岁,平成时报法制版第三版

为了保护隐私,专家们都没有告知自己的名字。

“孙三阳小姐,您好。”坐在最中间的一个男人率先开口。

孙三阳扫过他的脸,四十左右,很瘦,开口的瞬间双腿交叠,双手交叉抱住膝盖,没有看放在大腿上的材料,而是直视她。

“我们......”

“省去这些不必要的寒暄吧。”孙三阳清冷的声音透过扩音器穿到对面,带着机器的沙哑感。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补完~

☆、谈话

再开口的瞬间,屋子里的所有人都意识到,主动权已经不知不觉间掌握在了玻璃对面的那个女人的手里。

坐在最右边的一位五十多岁的女人再次翻开了手里的资料,反复确认了资料上面的年龄——23岁。

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再抬头的时候,她身子控制不住的向后一仰。

因为孙三阳正在看着她。

“我确定我没有整容,你不用反复确认这么多次,这样显得很不专业。”孙三阳的脸上带着笑容,但说出来的话却毫不留情。

“咳咳......”梁春低头清了清嗓子,“这位是S大心理学的朱教授。”

话音刚落,就看见孙三阳果断地移开了视线。

“孙三阳。”那位朱教授直接叫了她的名字,“你对“新世纪的审判者”这个名字有什么感觉?”

她的语气听上去是一个快要步入老年的女人的平稳和沉着,很显然孙三阳的话并没有激怒她。

孙三阳歪了歪脑袋,“你问我这个名字吗......”她突然笑了,“这个名字是我自己起的,你现在问我什么感觉?嗯......”她思考了两秒,“大概是一年前的我年轻气盛,做出的一个叛逆的决定吧。”

她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这句话投下了多么重量级的一枚炸弹。

在此之前,除了警方,没有人知道市面上流传的那本的作者就是孙三阳本人,但是现在——

“你的意思是你和'包黑天'是相识的吗?如果是这样,他的书里的内容可信度有多少?你为什么会授意他写这本书呢?”坐在中间的男人问道。

孙三阳看向梁春,梁春皱着眉头介绍道,“这是中华公安大学的张教授。”说完,盯着她看了两秒。

孙三阳眼里闪过一丝笑意,她转头看向那个张教授,“是啊,我和他认识。”她做出沉思状,“当初想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扰乱视听,这样警察就不会这么快找上我。”她的视线扫过对面的每一个人,“看来你们都看过那本书了,效果不错,不是吗?”

她坐在简陋的塑料椅子上,肥大的囚服垂在身侧。她下巴轻抬,把一场原本应该是问答形式的谈话,变成了像是记者采访。

“至于书中的可信度,我相信你们手里都有资料,看看就知道,书里的内容大概百分之七十左右都是真的。”她看到后面有位记者从自己随身的包里拿出了那本书,打开,上面贴满了便利贴,看来来之前做了十足的功课。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应该都听过这么一句话。”她眉毛轻挑,“舆论是国家真正的宪法。”

“很明显,我成功了,不能说是控制了舆论,至少是引导了它朝我想要的方向在发展着。”

“那现在的舆论导向是你要的吗?”一道年轻的女声从后面传来。

所有人转头看过去,孙三阳也抬眼——年轻的女记者手里还拿着那本黄色封皮的书,有点尴尬的点了点头,“抱歉,我......”

“是。”她盯